您的位置: 首页学生工作团学组织 → 正文
团学组织

我院举办“投身社会实践,讲好中国故事”主题活动

[日期:2024-02-08]

为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以实际行动展现青年的责任担当,提高同学们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和社会实践水平,外国语学院心语馨苑工作站于2024年2月3日至5日开展以“投身社会实践,讲好中国故事”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此次活动共有119名学生参与。

同学们走进故宫、内蒙古博物院、国家非物质文化体验馆和侯光炯院士纪念馆等,感受中华民族艰苦卓绝革命斗争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伟大崛起与发展;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专题实践活动,讲好中国故事。通过深入社会,在躬身实践中汲取营养智慧,在砥砺前行中凝聚奋进力量,培养了同学们的家国情怀。

以下为优秀作品展示:

《孝文化》罗钰凡20231106282-23日语二班

孝泉是孝子故里、德孝文化的发源地。中国德孝城古朴依旧,整洁的青砖瓦房,悠远宁静。这座以“德孝”闻名的古镇几经沧桑,如今依旧散发着它那独特的气息。孝泉镇人民政府一直以来在推进全面脱贫攻坚,在2020年全面脱贫攻坚胜利后,依旧推进乡村振兴。如今的孝泉镇从多年的发展来看已经不再是大家印象中的村镇了:人口的集中,城市发展飞速,城镇化程度提高。“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当今社会孝文化对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建设还有很多可提升空间。从个人上来看,要将孝道作为基本文明准则,吸收儒家伦理道德合理内核,扬弃封建蒙昧的孝道思想大力弘扬顺应时代潮流的孝道文化,从而促进社会和谐,继承纯风气、正民俗,启蒙性孝道思想。从社会上来看,要把弘扬孝亲敬老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建设具有民族特色、时代特征的孝亲敬老文化。

王雅煊20221102472 -22日语三班

内蒙古博物院不仅是中国北方的文化宝库,更是连接历史与现代的一座桥梁。在这里,你可以穿越时空的阻隔与历史对话,可以领略草原文明的独特魅力,感受这片土地的厚重与辽阔。这里珍藏着数以万计的文物,每一件都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和独特的故事。无论是精致的古代玉器,还是充满草原风情的马鞍、箭囊,都仿佛在诉说着这片土地上的传奇。不光能领略到内蒙古这片广袤的土地所孕育的独特的草原文明,还能看到古代游牧民族的生活用品、宗教器物和艺术品,都无不展示了草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还可以更深入的了解这片土地上的民族风情和历史变迁。参观内蒙古博物院是一次对历史的探索之旅,更是一次对自我的心灵洗礼。通过了解古代文明的发展脉络,我们能够更好的认识和珍惜今天的文化传承,同时也能看到历史对于现在和未来的深远影响。

《复兴号》翁雪荣20211102102-21英语二班

复兴号列车的设计和技术水平也是举世瞩目的。它采用了许多最新的技术,例如磁浮悬浮技术和气动力学设计,使其能够在高速运行时保持稳定和安全。同时,复兴号列车还具有较低的能耗和环境排放量,符合中国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在2017年,复兴号列车在中国实现了一个令世界瞩目的突破:取得了一列时速为350公里的极速纪录,成为世界上最快的商用列车。这壮举不仅是中国高速铁路技术的巅峰之作,也为世界其他国家铁路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参考。

除了技术上的成就,复兴号列车的背后还有着更多动人的故事。它象征着中国工程师们无私奉献和团队合作的精神,他们不畏艰难,执着追求卓越。同时,复兴号列车背后还有着中国人民对发展的渴望和追求,他们希望有更好、更快、更舒适的出行方式。复兴号列车的成功不仅对中国而言具有重要意义,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力和工程能力的崛起。通过对高速铁路的不懈努力,中国在改善交通状况、济发展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总而言之,复兴号列车背后隐藏着中国工程师的智慧和奉献精神,代表了中国追求卓越的态度以及对未来发展的信心。它的诞生不仅仅是一项科技创新的成果,更是中国铁路事业发展的里程碑。复兴号列车的成功不仅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全世界的见证。


张雪婷20231101767-23英语三班

这是我八岁时在天安门广场以及故故宫门前拍的照片。虽然十多年过去了,照片已经失真,但那种对祖国的热爱与尊崇如同一颗种子般深深埋藏在我的心底。十二年前,天安门和故宫门前人来人往,十二年后依旧如此。在这十二年间,天安门和故宫不断诉说着它们的故事,照片虽已被岁月的痕迹所掩盖,但他们的故事依旧真实。天安门从明朝时的承天门到如今的天安门,见证了时代的变迁,也见证了世间万物的变化。故宫坐落于天安门后,见证了明清两代皇家的生活,也举行过重大的典礼。但这一切,在毛主席那一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变得截然不同起来……五湖四海的人们都可以见证从前非皇族不可见的事物和建筑。


《投身社会实践,讲好中国故事》策丽美格20212103434-21英语四班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应当投身社会实践,讲好中国故事,尽自己的努力传播中国声音。在这里给大家讲述中国教育家和土壤学家侯光炯院士的故事。侯光炯院士是我国著名的土壤学家和教育家,他的学术成就和对农业教育的贡献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尊敬。

侯光炯,1905年出生于上海,他的一生与土壤科学紧密相连。1928年,他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农化系,之后在1931年加入了中央地质调查所土壤研究室,担任调查员。1948年,他转至四川大学农化系担任教授,并在此后的岁月里,一直致力于土壤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在他的职业生涯中,侯光炯院士不仅在科学研究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还在教育领域做出了巨大贡献,为社会主义教育事奉献。他曾任西南农业大学的名誉校长、一级教授以及博士导师,致力于培养新一代的农业科学人才。他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对我国的农业发展和环境保护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讲述中国的故事,中国人名的故事,中国科学家的我们能够社会正能量,激发更多人参与到社会实践中来,共同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蒙元敖包》白蕊20211102134-21英语三班

蒙元文化是内蒙古自治区的特色文化,我的家乡锡林郭勒盟锡林浩特市作为草原明珠中国马都也具有丰富的草原民族特色。

祭敖包是蒙古民族传统习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祭敖包是草原民族崇尚自然思想的表现形式之一。锡林郭勒盟是祭敖包历史遗存保存较为完整的地区。蒙古族崇尚的“敖包”,也叫“脑包”“鄂博”,意为“堆子”,以石块堆积而成,一般都建在山顶或丘陵之上,形状多为圆锥形,高低不等。

“敖包”,是蒙古语,汉语意为“堆子”,还有“脑包”“鄂博”两种变体叫法。据史书记载,在成吉思汗时代,每逢大事或征战时,成吉思汗必定要亲自到神山之下,摘帽挂带,虔诚祈祷,以求苍天保佑。在古代游牧于北方草原上的匈奴人,就以石块堆成敖包来作为道路或牧场边界的界标,在广阔的大草原上用它来辨别方向、区分游牧场地。久而久之,蒙古人就将其演化为祭祀天神、自然神或祖先、英雄人物的祭坛。蒙古人至今还保留着祭敖包的古老习俗。



此次“投身社会实践,讲好中国故事”的主题活动旨在引导我院学子们以亲身实践为笔,以中华大地为卷,书写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通过走进历史的殿堂,体验民族崛起的步伐,他们不仅深刻领悟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历程与发展成就,更在实践中锤炼品格、砥砺初心。

我们将继续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核心,创新实践形式,丰富活动内容,让每一位参与者都能成为中国故事的优秀讲述者和传播者。期待他们在服务社会、关爱他人的行动中,涵养深厚的家国情怀,强化坚定的理想信念,提升全面的素质能力,最终成为具有国际视野、爱国情怀和实践创新能力的新时代外语人才,向世界展示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