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微专业立足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化战略与地方高质量发展需求,突出“跨学科+实践导向”特色:一方面强化区域国别学理论、研究方法与前沿动态训练,提升学生文献资料研读能力与跨学科整合素养;另一方面聚焦美国、俄罗斯、日本、蒙古、“一带一路”沿线及中东欧等重点国家与区域,系统构建全球区域比较与战略研判能力。
塔娜,日本东京外国语大学区域与国际专业硕士,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博士,澳大利亚新英格兰大学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为民族地区教育政策、跨语言文化研究。现任外国语学院副教授、英语学科教育及外国语言文学方向硕士生导师。主讲《英语学术论文写作》、《文献阅读与科研方法》等课程。主持教育部重点项目等十余项课题,科研成果曾获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政府二等奖,发表核心期刊论文多篇。
张婷,北京交通大学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硕士,德国精英大学联盟成员德累斯顿工业大学教育学博士(国家公派)。现任内蒙古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英语教育、中德社会文化对比。主讲《综合英语》《跨文化交际》《德国社会与文化》等课程。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3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多篇。
张贵超,上海交通大学文学博士,澳大利亚悉尼大学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为语料库语言学、话语分析和功能语言学。现任英语系副主任、翻译方向硕士生导师。主讲《语言学概论》《系统功能语言学》《语料库语言学》等课程。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出版A类学术专著1部,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发表学术文章7篇,其中SSCI、A&HCI文章4篇、Scopus期刊论文1篇。
阿力更,陕西师范大学文学博士,现任外国语学院讲师、英语翻译方向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跨语言文化研究、文学文化研究。主讲本科生课程《高级英语》《西方文明史》,研究生课程《文化理论与文化研究》《中英语言文化比较》。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数篇,其中CSSCI论文1篇,出版专著1部,主持省部级课题1项。
石威,白俄罗斯国立大学历史学博士,教育部公派留学生,华东师范大学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为欧亚地区政治与外交。现任外国语学院实践部主任、翻译方向硕士生导师。主讲《俄罗斯历史》《俄罗斯地理》《俄罗斯文化》《高级俄语口译》等课程。发表俄文专著一部,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史光超,俄罗斯南联邦大学文学博士,研究方向为语言学、跨语言文化研究。现任外国语学院研究生教育系主任。主讲本科生课程《俄语语法》《俄罗斯文化》,研究生课程《同声传译》《外交口译》。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数篇,其中3篇俄罗斯核心期刊ВАК。多次担任中俄高校、企业学术会议、商务会议翻译。
本微专业旨在培养“一精多会”“一专多能”的区域国别学复合型人才,在熟悉对象国政治经济和历史文化的同时,具备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和素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能在对外交流、科学研究、国际商务与经济合作等岗位上发挥专业技能,成为适应于国际交往和对外宣传工作的“新文科”创新型人才。
1. 《区域与国别研究文献导读》
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区域国别学研究的核心理论、经典文献和最新研究成果,为后续研究方法课程和区域研究提供知识储备。
2. 《区域与国别研究方法》
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区域国别研究的主要研究方法、工具和技术,培养学生提出研究问题、设计研究方案和实施研究的能力。
3. 《国际关系导论》
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国际关系的基本概念、理论与方法,为学生理解当代国际关系的核心问题领域奠定坚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1. 《中蒙俄边境地区关系与治理研究》
旨在培养学生深入理解中蒙俄边境地区的历史沿革、现实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培养学生运用多学科视角分析边境地区治理问题的能力。
2. 《欧洲一体化与欧盟治理研究》
旨在培养学生全面理解欧洲一体化的历史背景、制度架构与现实挑战,同时深入探讨中东欧国家在欧盟中的角色及其与中国合作的现状与未来。
3. 《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
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国际关系理论的核心框架,熟悉国际组织的运作机制,理解其在解决全球性问题中的作用与局限性。
“区域国别学”微专业学制为2年,课程安排在第3—6学期,每周2课时。
修满12学分授予“微专业结业证书”。
“区域国别学”微专业班级规模为25人,择优录取。
1.外语能力:具备一定的外语能力,英语水平良好或熟悉一门小语种者优先。
2.学业成绩:学生须学有余力,主修专业无不及格课程。
3.科研能力:具备一定的文献阅读、逻辑分析、跨学科研究能力;有学术写作、调研报告等经历者优先。
4.综合素质:对区域国别研究有明确兴趣;具备团队协作能力、跨文化沟通意识及一定的社会实践经验。
5. 报名方式:提交个人陈述(500字以内)、成绩单、语言能力证明等相关材料。命名格式:【2025区域国别学微专业报名】-姓名-学院,发送至邮箱:shdyyx@aliyun.com。
截止日期:2025年9月5日下午5:00(以邮箱发送时间为准)
录取通知:2025年9月7日前邮件反馈
咨询联系人:张老师
联系电话:18747534253